小伙一铁锹下去挖出一级国宝,专家:你想要什么?小伙:一套军装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8:16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上世纪70年代初,在西安市郊沈家村有一个姓杨的小伙,这一日,小杨像往常一样来到地里,开始平整土地。干着干着,突然铁锹铛一声脆响,土里竟蹦出个拳头大小的疙瘩。小杨捡起来并将外面的泥土掰掉,发现是个形状的怪异的铜疙瘩,有头有尾巴也有腿,看起来像猫又有些像老虎。

虽然一时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,但小杨还是把它装进口袋带回了家,原以为可以当废品卖几个钱,但废品站的人告诉他,这东西太轻了,不值几个钱。无奈之下,小杨只好拿回家,将其仍在了院子的窗台上。

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,这个铜疙瘩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,被他们时不时地拿来做游戏,就这么抓来抓去,时间久了,铜老虎身上的铜锈逐渐被磨光,上面竟显露出了金光闪闪的文字。小杨琢磨了几天,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,但直觉告诉他,这东西有来头。

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小杨拿着铜老虎来到了文物市场,但市场的人也搞不懂这个物件,并建议他去碑林博物馆问问。就这样,小杨又来到了碑林博物馆,碰巧遇到了考古专家戴应新。戴应新经过一番观察,初步推测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虎符。

这枚虎符上有铭文40字,是目前发现的所有虎符中铭文最多的,也是保存最好的。上面的文字为篆书,做工极为精细,首先在虎身上挖出文字的凹槽,然后将极细的金丝镶嵌其中,最后再打磨平整,历经两千多年,依然光彩熠熠。

后来专家们对虎符上的铭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,根据上面的意思,断定这是一枚杜虎符,乃秦惠王时期的产物。此乃君王调动军队的信物,代表的是命令与权威,要知道在古代当兵的第一课就是辨认虎符。

兵甲之符,右在君,左在杜(杜是地名,古代秦国杜县)。凡兴兵被甲,用兵五十人以上,必会君符,乃敢行之。燔(上队下火)之事,虽毋会符,行殹。

虎符上的文字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,做工也极为复杂,纹路细腻,极难仿制,这枚杜虎符是到目前为止,中国最早的调兵凭证,属于一级国宝。

而小杨表示愿意献出国宝,将它交给陕西省博物馆,但同时他提出一个条件,就是希望能得到一套绿军装。但是博物馆实在没有军装,只好嘉奖给他一封表扬信,外加7元人民币的奖金。如今杜虎符已经是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
杜虎符小杨虎符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